返回

红楼:我是贾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章 不可接受,群情激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第233章不可接受,群情激奋

  (PS:突然眩晕,不知何故,打算明天去医院看看,以前夏天偏头疼,看西医没卵用,看去中医院看好了,五年没发作了。希望这次中医院能再次给力点。)登州官员对贾琏的印象建立的很快,不好色,死要钱,不务正业,爱玩。

  嗯,勋贵子弟嘛,可以理解。

  贾琏在登州呆了半个月,每天喜欢穿着便装东游西逛,大热天也不安生。

  对此,登州官员严阵以待,想看到点不该看的?做梦吧。

  贾琏一开始在城内转悠了三天,不得不感慨,登州的官员心善,一个要饭的都没看见。

  为此,忍不住想到了86年的汉城奥运会,社会闲散人员全都抓起来。免得影响市容。

  古往今来,很多东西是不变的,你看见的不一定是真的,眼睛也是会骗人的。

  城内的普通百姓很多,码头跑船的水手也很常见,他们的眼神是不会骗人的。m.chuanyue1.com

  检点日,贾琏依旧是走形式,这下让官员们放心不少,收钱办事,很符合预期。

  实际上贾琏每天晚上都挺忙的,不断的把看到的,以及他的分析记录下来。

  登州城内的客栈很多,酒楼勾栏也不少,说明这里流动人口多,商业繁华。

  贾琏在城内没看见藩国的人,在码头游荡时,看到了几个发型特殊的倭奴从一条船上下来。这个时代的日本处在德川幕府时期,对外闭关锁国,对外只接受荷兰人和大周商人。

  外地商人都被限制在码头上,对此,倭人并没有表达出不满的情绪,反而对那些官兵衙役点头哈腰。贾琏看的饶有兴趣,忍不住走近了吃瓜。

  倭人商人说的一口官话,反倒是衙役和官兵说的本地方言。

  明朝的时候,朱元璋曾强制官员说官话,并作为升迁治标之一。后来也不了了之。

  大周太祖同样强制官员公开场合必须说官话,做不到的,就不给升迁。各地的学府,教学也必须用官话,不许说方言,否则取消乡试资格。

  这個强制措施确实起到了一点作用,但也仅限于官员和读书人,地方上依旧说方言。

  普通话的推广,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建立彻底的社会变革以及普及教育的前提之上。

  贾琏在登州看似茫无目的的四处流窜时,京城里关于新式火铳走私案初步结论出来了。

  有赖于贾琏建立的一套库管制度,从原材料进来到成品入库出库,全都清楚明白,有进必有出,一切来源清晰可查。

  不用担责的郭衍并没有太多的开心,事情不是出在工部,那就只能出在兵部和神机营。

  初步调查结果回报给承辉帝之后,承辉帝显得很冷静,特意问一句:“属实?”

  “属实!经查,并无相关工匠外出揽活。”主持调查的夏守忠也很干脆,毕竟查了好几天呢,该查的都差了,没啥漏洞可钻。

  “那就去兵部查,看看新式火铳都下发到哪些军队?”承辉帝果断的下了决心,龙禁尉的权利,从现状看不是太大了,而是太小了。

  光天化日之下,数名兵部官员被龙禁尉带走,很是震撼了一波。很多人又想起了太祖年间的各种大案,动辄上千人被抓的相关记载的场面。

  太祖初,因四方未定,金瓯未固,太祖设龙禁尉,震慑百官。

  这样偏差的记载,民间比比皆是。实际上龙禁尉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刺探敌对势力的情报。后来因为一个贪腐窝案,龙禁尉才内外兼顾。根源在于太祖对文官和勋贵的不信任。

  比起朱元璋而言,算是比较仁慈的。

  其实了解太祖的人都知道,他很少杀人。不是那种区域性人祸的缔造者,不会下杀心。

  所以说,很多记载真不能偏听偏信,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ωWW.chuanyue1.coΜ

  比如晚清期间,涌现了一堆关于清宫的黄色故事,这就是同盟会的杰作。本质上是为了推翻腐朽统治而采取的抹黑手段。满清作为统治者,客观上
第233章 不可接受,群情激奋(1/3).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