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打开
打开爱书小说APP 去广告阅读

返回

埋葬大清起点中文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最大的隐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
  是土地兼并,几乎每两三百年就要来上一次王朝更替以解决人口压力过大的问题。ωWW.chuanyue1.coΜ

  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那些朝代的人口密度真的很大?

  并不是。

  历史上的中原堂口,平均人口密度并不大,大的是相对人口密度。

  问题是相对人口密度小,交通条件太差,就导致了向外扩张的动力不足,而相对人口密度过大又导致了生产资料紧张,接下来就是没完没了的土地兼并,然后再开启下一次循环。

  换个角度来看,那就是平均人口密度过大反而会是一件好事——只要开疆扩土,把地盘扩大就行。

  真以为那些能够在史书上留名的文臣武将们不知道开疆扩土的好处?

  别傻了,开疆扩土,封狼居胥,这种青史留名的事儿,几乎是任何一个皇帝以及文臣武将的终极梦想。

  说白了,他们不是不知道,也不是不想,而是因为平均人口密度不够,占了地盘也没人去住,早晚都守不住,强行迁移百姓实边又容易惹出乱子,再汉胡混居几代,说不定又会出现下一个安南或者缅甸。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也是一个几乎无法解开的死循环。

  要想彻底破局,唯一的办法就是解决交通问题。

  只有解决了交通问题,再加上足够多的丁口数量,朝廷才能进行快速、大量的移民,从而避免移民土著化的现象。

  也只有解决了交通问题,朝廷才能对新占地区实行真正有效的直辖统治,百姓才不会因为无法回到故乡而产生隔阂感。

  这也是为什么朱劲松和大明朝廷一直在疯狂的进行道路、桥梁、铁路等交通基建,同时又疯狂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原因。

  为的就是让整个大明百姓流动起来,从而解决平均人口密度过小以及相对人口密度太大的问题。

  是的,就是推动工业化进程而不是推进工业化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本质是某些先进技术出现之后会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让原本依赖某些手工业为生的小工坊小工业者失去了维生的条件,原本的社会状态无法继续保持稳定,因此而引发的变革。www.chuanyue1.com

  当人口数量严重不足的时候,还扯个屁的工业革命。

  谷氏</span>更何况,除了能够释放出大量劳动力的先进技术之外,另一个支撑工业革命的条件就是人才。

  别管是二十一世纪还是什么时候,最贵的永远都是人才。

  现在的大明要说人才,肯定有,但是基本上已经被朱劲松给网罗一空了。

  尤其是皇家学院里面的那些大牛小牛,谁敢说他们不是人才?

  但是再往下呢?

  得益于我大清一百五十多年,从顺治到钱聋前后四代明君圣主的努力,中原堂口的识字率已经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文盲率甚至超过了百分之九十。

  毫不客气的说,大量的百姓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更别说写会写自己名字这么高大上的事情了。

  就算朱劲松一直在努力推动扫盲和社学、县学,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

  工业革命?

  屁吧,称之为推动工业化进程那都是往朱劲松和大明朝廷的脸上贴金。

  一想到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朱劲松的眉头顿时就皱得更紧,曾诚等一众大佬虽然不知道什么工业革命和工业化进程到底有什么区别,但是一想到大明那么大的
打开APP 阅读最新章节
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最大的隐患(2/3).继续阅读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